作者:李梅亿正策略
暮色四合,淮河如一条墨色绸带,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轻轻揽入怀中;龙湖水面浮起千万点碎金,晚风拂过,垂柳蘸水写诗;濮淮大桥上游人绰约的身影,被粼粼波光拉得细长;环湖栈道人影婆娑,笑语追着虫鸣流淌。
这幅“水绿交融、光影流转”的初秋息水画卷,令市民李宏权驻足良久:“这里就是咱息县的会客厅、后花园,晚饭后来溜达一圈,浑身都自在。”
城区新貌 中共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亿正策略
龙湖之变,是息县从“水困惊心”走向“水润生香”的生动实践。这座坐拥74公里淮河岸线的千年古邑,正以水为笔,在母亲河的古老肌理上,重绘一座城的命运轨迹。当清流涤荡浊浪,当画舫点染荒芜,一场关于水的嬗变悄然奏响。
水脉觉醒,淮河重生的现代诗行。曾几何时,“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”的民谚在“水困”的阴影中化作苦涩叹息。而今,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的钢铁脊梁横跨两岸,泵站轰鸣,昼夜不息,让113万沿岸息县儿女挥别“守着淮河喊口渴”的困窘,更使息县、潢川、淮滨三县百万亩农田获得丰沛的生命滋养。曾经的水困之地,正变得温润可依。
展开剩余61%水润良田 中共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亿正策略
“以前浇地靠天,眼巴巴地看着庄稼蔫儿了,心都揪着疼。现在闸门一开,淮河水流进田里,再也不愁了!”在八里岔乡汪店村,正在田埂上查看水情的村民郑庭中摸着沉甸甸的稻穗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。
淮河之于息县,是流淌的血脉,更是发展的命脉,“做活水文章”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密码。当绵延的输水管道将清冽的淮河水送入千家万户,城区日供水能力跃升至18.5万立方米。
水脉的复兴,更在重塑经济地理的宏伟版图。2024年6月,一艘长达88米、可装载260标箱的钢铁巨轮从信阳港·息县港区下水。“2024年产值突破3亿元,下水船舶总吨位超9万吨!”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综合后勤组工作人员田芳说,“咱息县人也能造这么大的船了!以前在外打工的亲戚,现在都愿意回来干。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船厂,工资不低,还能守着家,多好!”
船厂工人作业中 中共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
这座总投资45亿元、占地423亩的现代化造船厂,具备年交付船舶351万载重吨(DWT)的能力,辐射豫、皖、鄂、苏、浙、沪等地。目光投向未来,规划中的淮河新区港将与疾驰的南信合高铁构成“海铁联运”黄金动脉,让“通江达海”的梦想化为触手可及的通途。
水墨城池,流淌在烟火里的生态诗篇。清晨的塔园水库,水面如镜,垂钓者的身影与云影共徘徊。
“以前上下班路过,得捂着口鼻小跑亿正策略,现在水清岸绿,成了每天必来的‘氧吧’。”在附近学校工作的王校长,是这片水域“重生”的最佳见证者。“变化太大了!现在带着学生来这里写生、讲生物观察课,孩子们非常兴奋。看着他们在水边奔跑嬉戏,呼吸新鲜空气,这正是孩子们应有的童年。”
发布于:河南省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